找到相关内容259篇,用时3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戒律的缘起与律藏的结集

    完全一样,同时也不能将此戒律条文,完全照搬于各个不同时代及不同地域中的比丘生活了。所以佛在《五分律》卷二十二中要说:“虽是我所制,而於余方不以为清净者,皆不应用;虽非我所制,而於余方行者,皆不得...。虽非我所制,而于余方行者,皆不得不行”。大迦叶过于保守的态度,深刻影响了佛教后来的发展,为日后部派分裂种下了根源。  ⑵第二次结集--“毗舍离结集”或“七百结集”  佛灭一百年后,因为戒律问题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1659656.html
  • 惠谦法师:我对“修改戒律”的一些看法

    抟食,此方不为善;又如袒膊跣足之类。)则不应用。虽非我所制,于余方行者(资持云,如用匙【箸】及鞋履偏袖及依王制等。)不得不行。”(《行事钞资持记》卷1?46?2)   从此段文看来,...的原则而不实行采用。或是佛陀虽然没有制定的规矩,可是当地的王法、民俗等认为行者,例如佛陀没有制定吃饭要用筷子汤匙,行走要穿鞋子及一切王法等等,可是这些在中国的国情郤是势在必行的,这也就须依著随方...

    惠谦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惠谦法师|戒律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14762576.html
  • 中国有无“滇密”的探讨

    时就说他“阐瑜伽教,演秘密法,祈祷”,又说他到鹤庆峰顶山结茅人定,并以锡杖开辟鹤庆。在《僰古通记浅述》中,赞陀崛多不仅成了南诏国师,瑜伽教主,还有娶妻的故事。在鹤庆等白族地区,甚至还出现了《牟伽陀祖师开辟鹤庆掷珠记》这类在云南影响很大的白族民间文学著作。  但这里有一个要解决的问题,即明清时期关于赞陀崛多的众多记载是否可靠?我们认为,万历《云南通志》中赞陀崛多“阐瑜伽教,演秘密法,祈祷。...

    侯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5265245.html
  • 虚云与民国时期的禅宗

    必须因地因事因时以制宜,决不能墨守绳法。故《五分律》中佛说:“虽我所制,于余方不为清净者,则不应用:虽非我所制,于余方行者,不得不行。”故当日百丈祖师,以中国与印度环境不同,已有“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...则不应用:虽非我所制,于余方行者,不得不行”。虚云指出,百丈怀海的“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”表面上违背印度佛教的戒律传统,但是,中国佛教强调僧人的自食其力,是中国佛教根据中国的国情需要而改造印度佛教...

    刘立夫 胡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0468684.html
  • 科学时代的往生实例

    念至无念而念,念而无念,妄尽情空,一心清净而后可。此即是所谓的一心不乱,不乱即所谓清净也。如其心净,即佛土净矣!”   自一九三三年起,一心常在定中,晚间无梦。但每遇春末夏初之黄梅季节,必定...粒,舍利块有六百块。   节录自《弘一大师永思集》    (三)   谛闲大师,一生教阐天台,行专净土。   公元一九三二年春夏之间,大师在上海玉佛寺讲《楞严经》,复无锡居士之请,为讲省庵劝...

    陈义孝居士著

    |往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7/174638115.html
  • 不取于相 如如不动

    能不取耶?此层断不可忽略过去,细究。当知不取相,即是离相。圆觉经曰:‘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,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。由坚执持远离心故。心如幻者,亦复远离。远离为幻,亦复远离。离远离幻,亦复远离。得...所以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两句经文,互为因果。交互用功。不可但认不取句为修功,如如句为成效也。 换言之。不但向不取上坚持,还须向如如上觉照。且觉照为坚持之前方便。即是欲坚持不取,当先修觉照。...

    江味农居士著

    |金刚经|般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3/04463121177.html
  • 汉化佛教首例讲经仪轨考释

    唱导篇》) (释道儒)出家之后,蔬食读诵,几所之造,皆劝人改恶修善,远近宗奉,遂成导师。言无预撰,发响成制。(同上。此条可反训) 若夫综习未广,谙究不长。既无临时捷辩,遵用旧本。……或...的实际需要而形成的。《高僧传·经师篇》说支昙@④“堂梦天神授其声法,觉因裁制新声”,释道慧“发响含奇,制无定准,条章折句,绮丽分明”,释僧辩“传古《维摩》一契、《瑞》七言偈一契,最是命家之作”,...

    陈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81439153.html
  • 菩提心是学佛的根本

    、尊重己灵,我们现前一念心性,当下与诸佛无二无别,既是佛性,尊重,勿令永埋五蕴山中。是故我们应当勇猛地以无量善法对治烦恼,以无量智慧对治执著。修德有功,性德方显,转三障为三德,方不辜负佛的化度,...困难,又因助道缘少,故求生净土,净土则助道缘多,诸上善人俱会一处,道业易成。是故净土法门,往圣前贤人人趋向,千经万论处处指归。所以我们发广大心(多善根),执持名号(多福德),乘弥陀大愿之船,入干...

    林克智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4739863.html
  • 浅谈佛教的饮食戒律

    所谓的“随方毗尼”。《五分律》卷二十二,记载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说:“虽是我所制,而于余方不以为清净者,皆不应用;虽非我所制,而于余方行者,皆不得不行”[7]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,能得到发展的原因也...主要特征有: 农业社会可以自给,不需外求,并继续一地,反复不舍,人民过着安宁和稳定的生活。此外,农业民族与其耕地相连系,所谓“生于斯,长于斯,老于斯,祖宗世代坟墓安于斯”故,也形成古代中国人爱好和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12843461.html
  • 滇密概介--云南白族本主崇拜与阿吒力密教

    各色人物,都被立为本主。平时不论生死疾病,婚娶节庆、出门归家、生儿育女都要到本主庙祭祀聚餐,以求保佑,并且希望本主“善求”,保佑好人。  本主神中除现实生活中已故的英雄人物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外,...所禁者也。”另外,佛教禅宗的传入和流行,也是“滇密”阿吒力教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。 阿吒力教作为一种宗教流派虽然已成历史,但作为宗教信仰的一种形式,并没有完全从白族社会生活中消失,而是融入到其他宗教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35951246.html